商圣范蠡:成大事,你不需要拥有资源,但你需要懂得调配资源。
我们常人有个思维误区,就是总是认为做成事需要自己拥有很多条件,于是辛辛苦苦地去盘算着怎么拥有,几十年过去了,辛苦劳力,也没能拥有几项像样的条件。
我常常说,人要成事,必须要懂得借力、借势、蓄力、顺势。
下面这则故事,充分说明了这一点,这则故事虽然不见于正史之中,但仔细品读,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创意。
范蠡离开越国后,来到齐国,耕田养鱼,苦心经营。
有朋友从吴越来来拜访范蠡,在范蠡的马棚中看到一批骏马,甚是喜爱,抚摸良久。
范蠡见朋友真心喜爱,便上前解开缰绳,将缰绳递到朋友手中,说:“此马与你有缘,当赠与你。”
朋友满心欢喜,正不知如何答谢,忽然想起一事,对范蠡说:“吴越缺少好马,而齐国现在盛产良驹,若能将马匹运送到吴越去,必然能获大利。不知兄台有兴趣否?”
范蠡听后大喜,没想到一匹马换来了一个巨大的商机。
不过,如何将好马安全送到吴越一带,却是个难题。
这么一大批马,运费高昂不说,沿途强盗横行,如果走常规路线,肯定会被洗劫一空。
要做马匹生意,首先得解决运送的问题。
范蠡多方打听得知,齐国巨商姜子盾一直将大量布匹运到吴越销售,他必定有特殊通道。
又仔细打听,原来姜子盾将沿途的强盗都打点好了,只要看到姜子盾商号的旗帜,都会自然让路。盗亦有道嘛,拿人钱财,替人消灾。
如果上门直接去求姜子盾帮忙运货,一来与姜子盾没有交情,不好说话;二来登门求人,最难办事;三来身份不对等,现在自己齐国改名换姓,而姜子盾在齐国声名显赫。
范蠡略微思索后,计上心来。
他开始在齐国大量收购马匹,并打出广告:“马队开业大酬宾,开业期间,免费帮商号运送货物到吴越”,并特地将广告贴在了姜子盾各大商号的墙壁上。
消息很快传到了姜子盾耳朵里,姜子盾正需要大量马匹帮自己运送货物,一看还有免费的,不正好吗,于是,主动找到范蠡,寻求合作。
姜子盾货物众多,范蠡将所有马匹全都带上,打着姜子盾商号的旗帜,顺利抵达吴越,并将马匹销售一空。
之后,范蠡去拜访姜子盾,给姜子盾赔礼道歉,说自己的真实目的不是运货,而是贩马,为了路途安全,只得借助姜子盾的力量。
姜子盾听后目瞪口呆,随后衷心佩服范蠡的智慧,与范蠡也成了至交。
范蠡这一招一举多得。既帮姜子盾省下了巨额运费,也帮范蠡自己省下了运费,同时使马匹安全抵达吴越。
范蠡说:“得时无怠,时不再来;天予不取,反为之灾”,在这则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吴越缺良马,而齐国产良马,范蠡身在齐国,这就是得时。
有这个时,还需要势,这个势范蠡没有,但姜子盾有,这就有了范蠡借势。
姜子盾为什么会把势借给范蠡,因为范蠡提供了他无法拒绝的利,这就是范蠡的利他思维。
我们读故事,如果只是读后哈哈一笑,那就白读了,这个故事中可以总结出做生意的一些方法论:
1、洞察商机,找到需求
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市场敏感度,善于从各种信息和交流中捕捉潜在的商业机会。就像范蠡从朋友的话语中发现了吴越对马匹的需求。
2、了解市场、清楚步骤
深入研究市场,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空缺,确保所从事的商业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。如范蠡清楚吴越缺少好马这一状况,也知道运送的困难。
3、打破惯性、思维创新
在面对商业难题时,突破传统的解决方式,开拓创新思维。例如范蠡不走常规运输路线,而是想出借助他人资源的独特方法,打破常人的惯性思维,比如自己去打通沿途的阻碍。
4、借力借势、整合资源
善于发现并借助外部的优势资源,弥补自身的不足。范蠡借助姜子盾的运输通道和打点好的强盗关系,解决了运输难题。
5、巧妙策划、共赢利他
精心策划商业策略,以巧妙的方式吸引合作伙伴主动参与,实现共赢。范蠡打出免费运货的广告,成功吸引了姜子盾。
6、利缘义取,诚信待人
在商业活动中,始终坚守坦诚和诚信的原则,及时与合作伙伴沟通真实情况,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。范蠡最后向姜子盾坦诚相告并赔礼道歉,赢得了对方的认可和友谊。
现在很多人多感叹赚钱难,那是因为时代变了,还在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去赚钱,那真的是太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