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圣范蠡:两大财神的碰撞,竟搅动了春秋五国的风云突变。
“范蠡之智,鬼神莫测”,子贡感叹道。
弟子问道:“与先生相比,孰高孰低?”
子贡大笑:“我自叹不如!”
子贡的思绪飘回了公元前 485年。
这一年齐国发生很大的动荡,鲍牧与齐悼公不和,弑杀齐悼公,齐简公继位,田常担任相国,这就是后来弑君窃位,落下千古骂名“窃国者侯”的田成子。
田常手握大权,但是忌惮国内的高、国、鲍、晏等家族势力,想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并消耗这些家族的实力,于是准备攻打鲁国。
当时齐国强盛,鲁国弱小,消息传来,孔子忧心忡忡。
子贡见老师愁眉不展,自告奋勇,要出使齐国说服田常罢兵,孔子深知子贡辩才出众,欣然同意。
1、出使齐国
子贡到齐国,见田常,开门见山:“相国让大臣们伐鲁,实在是下下之策。”
田常久闻子贡大名,客气请教:“还请先生明示!”
子贡叹道:“相国派大臣伐鲁,是想通过战争来削弱高、国、鲍、晏等家族的力量。可是相国想过没有,齐国强盛,鲁国弱小,伐鲁必然大获全胜。如果如此,这些大臣们征战有功,声名大震,必然都来分您手中之权,您的地位还稳固吗?”
田常一听,大惊失色,连忙问道:“那当如何是好?”
子贡微笑:“相国应该伐吴!鲁国弱小,达不成相国削弱高、国、鲍、晏等家族的战略目的,只有强大的吴国,才是最好的目标。”
田常心动,但是伐吴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啊。
子贡笑道:“这很简单,我愿入吴,劝说吴国出兵帮助鲁国对抗齐国,这样,齐国不就有了开战的理由了吗?”
田常喜出望外,赠予子贡厚礼,支持子贡出使吴国。
2、出使吴国
子贡到了吴国,先给吴王夫差和诸位重臣送了厚礼,然后入王宫拜见夫差。
子贡进殿,神色郑重,向夫差进言:“大王,如今局势微妙。齐国悍然攻打鲁国,这绝非单纯的两国之争,实乃对吴国霸权的公然挑衅。”
夫差闻言,默不作声。
子贡继续说道:“莫非大王畏惧齐国?”
夫差勃然大怒:“寡人何惧哉?”
子贡不慌不忙,接着说道:“鲁国虽小,但向来遵循周礼,是礼仪之邦。齐国此番攻鲁,若吴国坐视不管,天下诸国皆以为大王畏惧齐国强盛,对吴国威望损害不可谓不大。”
夫差皱眉:“鲁国素来遵从周礼,齐国攻打鲁国,是为不义,但国家大事,岂能草率行事?”
子贡见火候已到,抛出重点:“吴国若出兵援鲁,一来能在诸侯面前彰显您的正义和仁德,声名必然远扬;二来讨伐齐国,遏制齐国扩张,可巩固吴国霸权,此乃名垂青史、成就霸业之良机。倘若吴国此时不出兵,待齐国战胜鲁国,国土扩张,资源丰富,实力大增,则吴国霸业难成。”
夫差怦然心动,但一想到勾践,如芒刺在背,道:“我先灭了越国,再讨伐齐国如何?”
子贡道:“大王此言差矣,越国羸弱比之鲁国过犹不及,您此时去讨伐越国,不是和齐国一样败坏自己的名声吗?我知大王为何顾虑,请允许我去面见越王,说服越王随您一起出兵伐吴。越王若出兵,自然兵力空虚,对吴国构不成威胁。”
夫差听罢大喜,对子贡说:“如若真如先生所言,则吴国霸业可成!”
3、出使越国
子贡到越国,越王命人清扫道路,亲自站在在郊外迎接,然后又亲自驾车把子贡接到馆舍。(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记载:“越王除道郊迎,身御至舍而问曰:“此蛮夷之国,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 ?”)
越王恭敬地问子贡:“越国是处于偏僻荒蛮之地的小国,大夫为何屈尊到此呢?”
子贡答道:“我前些日子去见了吴王,劝说吴王出兵援助鲁国。然吴王担心越国偷袭,欲出兵伐越。”
勾践汗流浃背,慌忙解释道:“越国弱小,怎敢自招祸端。”
子贡笑道:“我暂时劝住了吴王,此次前来,是想请大王派兵助吴王援助鲁国,这样一来,吴王就不担心越国从后方偷袭了。”
勾践擦了擦汗,沉吟了一会,说:“多谢大夫美言,兵甲之事,由上将军范蠡决断。还请大夫与范将军商量一个完全之策。”
子贡允诺,携重礼拜见范蠡。
4、财神会面
子贡初见范蠡,见他身形高大挺拔,面庞棱角分明,剑眉斜插入鬓,双眸深邃如海,心中暗暗吃惊。
范蠡鼻梁挺拔、面带笑意,向子贡拱手行礼:“久闻先生大名,今日一见,倍感亲切。听闻夫子曾向老子问道,我师从文子,如此论来,我们应以同学相称。”
子贡看范蠡笑容中,透着一种无以言表的沉稳与自信,黑发随意束起,身着素衣,但举手投足之间,难掩超凡脱俗的气质,连忙还礼。
范蠡问道:“子贡此番前来,是带来了强越弱吴的妙方?”
子贡又是一惊,看范蠡双目放光,仿佛乱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熠熠生辉,好像能看穿一切计谋。
能言善辩的子贡决定直言相告:“我此番前来,实为救鲁国于危难之中,为夫子解忧。”
范蠡点了点头,起身作揖:“子贡妙计,令齐吴相争,既能保全鲁国,同时也为越国争取了发展的机会,我当为越王行礼拜谢!”
子贡连忙还礼,道:“我想请将军派兵助吴王援鲁。”
范蠡轻抚长须,叹道:“我王卧薪尝胆,等待多年,今日终于见得曙光。出兵之事,我早有安排,就等子贡前来。”
子贡惊讶道:“将军早有安排?”
范蠡点头:“子贡出使齐国,我便知道必然会到吴越之地,那时便有了安排。夫差好大喜功,一心争霸,此等机会,他又怎会错过?子贡回吴国复命之后,想必就要去晋国了吧?”
子贡故意问道:“为何要去晋国?”
范蠡笑道:“齐国内乱,必然兵败。夫差取胜,当与晋国争霸。子贡去晋国,让晋国做好战争准备,以逸待劳,便是有大恩于晋国啊。”
子贡大笑:“我一番规划,自以为严密,不想在将军面前,如小儿过家家。”
范蠡微笑道:“子贡不必过谦,我正想向您请教经商之道。”
子贡诧异道:“大功未成,将军已经在策划退路了?”
范蠡道:“大势已成,功业必成。功成之日,便是身退之时。”
子贡叹服,两人彻夜畅谈,儒与道的智慧融合在黑夜之中。
5 五国风云
子贡离开越国,向夫差复命。
夫差非常高兴,设宴热情招待子贡。
数日后,文种来吴缴纳物资,向夫差表明越王将亲自率军跟随吴王伐齐,夫差大度的表示,只要军队前往就行,越王就不必亲自领兵了。
子贡离开越国,果然前往晋国,通知晋国做好防吴的准备。
公元前484年,吴王夫差征调十万精兵外加附属国越国三千甲士,于艾陵之战大破齐国,俘获齐中军将国书及大夫公孙夏、闾丘明、陈书、东郭书等,并获革车八百乘、甲首三千。这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、较彻底的围歼战,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。
此次大胜,吴国声威大震,国力强盛,具备了争霸的资本。
公元前482年,鲁哀公与晋定公采纳子贡的计策,邀请吴王夫差黄池(今河南封丘县西南)会盟。吴军精锐尽出,声势壮大,夫差所到之处,三军将士必齐声鼓噪,鲁、晋二公均表示畏服。
但真到了决战的时候,因晋国早有准备,大败吴军。
越勾践听闻吴军战败,立刻兴兵伐吴,勾践率军攻入姑苏,焚毁姑苏台,之后吴越议和。
公元前478年三月,笠泽之战越军大败吴军,围困姑苏城。
公元前473年11月,范蠡率兵攻破吴国都城,吴王夫差自杀,吴国灭亡。
之后,范蠡辞官而去,转而经商,成为一代商圣。
而子贡,则先后在鲁、卫两国担任相国,两人的经历刚好颠倒过来。
后来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录了这段故事:“故子贡一出,存鲁,乱齐,破吴,强晋而霸越。子贡一使,使势相破,十年之中,五国各有变。”